中国正加紧准备!首次突破工业级人造蛋白质,有望打破国外卡脖子

近日,中国在合成人工蛋白质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这一由中国农科院饲料所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近期引起世界各国媒体的高度关注。

微信图片_20211108110258

据媒体介绍,我国在一氧化碳合成人工蛋白质的工程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而且最关键的是已经形成了万吨级工业产能,这将极大改善我国牲畜饲料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大豆豆粕的窘境,同时还在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畜牧业和饲养养殖产业达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难题,也突破了一项人类文明进程和生命科学技术的前沿性革命性技术。

据媒体介绍,传统意义上,天然合成的蛋白质需要大量时间,在植物和植物体内合成天然植物蛋白需要微生物、自然光合反应以及各种酶和化合物的综合作用,这里涉及了太多的植物遗传表态、生物能置换、以及植物生长生产的运作过程。

微信图片_20211108110306

总体上植物生产蛋白质需要的时间周期太长,转化率太低,而且造成巨大的自然资源浪费,为了饲养牲畜,而大量种植豆类植物严重影响了其他粮食生产,也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

微信图片_20211108110309

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约8000万吨至1亿吨大豆,由于豆粕作为全球最大的蛋白来源,其压榨的植物豆油是食品工业的主要用料之一,很难被其他植物替代。而豆粕豆渣则是我国畜牧养殖业的主要饲料来源,据了解,我国每年消耗7000至8000万吨豆粕,其中进口数量达到8成多,这就是我国大豆进口越来越多的一个根本原因。

然而,国际大豆市场的价格随着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三国的气候、产能以及播种面积的影响,换句话说,相当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制于这三国大豆生产的各种因素影响,而且美国长期把持着国家大豆和玉米市场的绝对定价权,中方必须找到可以代替的新型人口蛋白质技术,达到全面替换大豆豆粕的目的。

微信图片_20211108110314

据媒体介绍,在经历数年艰苦攻关后,我国农科院饲料所和首钢朗泽公司联合研制的新型人口合成蛋白质技术,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尾气以及氮源(氨)进行化学合成,在乙醇梭菌蛋白制备上获得空前技术突破,实现22秒快速合成,创造了85%转化率的世界第一人工合成蛋白质纪录,已经在8月份获得全球第一份饲料添加剂证书。并投入大量使用。


北大青鸟文化艺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序号:京ICP 备 17001406 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