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岁的北大是古老的,但常为新的北大一直绽放着青春的光彩。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未名博雅,无限荣光。岁月在这里辗转成歌,火种在这里延绵不息。由北大党委宣传部出品的视频《青春之北大》今日全网首发,一起感受百廿老校的青春魅力!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戊戌变法之际,成立之时便背负着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任。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当时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现名。这里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辈在此,觉醒于蒙昧年代,召唤出觉醒年代。
这里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
北大不断向国家输送人才,为民族振兴和解放、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为社会文明和进步贡献属于北大人的力量,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北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北大是目前国内学科设置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学科门类众多,学科体系完善。人文学科、理科、医科实力雄厚,社科类学科综合实力强,新工科发展迅猛。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大有21个学科被评为A+学科,评为A级的一级学科达到学校一级学科总数的70%。A+学科数量和A类学科占比均居全国高校榜首。在ESI最新统计中,北京大学22个学科全部进入全球前1%,是内地首个实现“大满贯”的高校。北大群星璀璨、大师云集,众多著名学者汇聚于此。
立德树人,学以成人;教师育人 诲人不倦。学子求学,孜孜不倦,今天东风桃李,明天巨木成林。
北大的科学研究始终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百年文脉,薪火相传。北大一直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圣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赓续,变革新声在这里首先发出。
拥抱四海,走向世界。北大建立了多家国际科研平台,汇聚全球顶尖学者开展前沿研究,国际政坛翘楚、学界名流纷至沓来。
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北大的重要使命。截至2020年,北大与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北大定点帮扶的云南省弥渡县在2020年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丰富的文体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明亮的色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北大社团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生动体现。
博雅塔下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北大燕园校区曾是明清两代皇家园林,亭台楼阁、湖光塔影之间,北大精神生生不息。
北大精神永在巅峰,勇攀珠峰、援鄂抗疫……北大人把北大精神带往全国各地。
历久弥新是北大给历史留下的注脚,青春是北大始终佩戴的徽章。青春的北京大学将继续奋斗,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视频来源: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